中風怎麽辦?復建訓練與職能治療不可少

撰寫|物理治療師 許之丞

改寫|曾凱文

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,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顯示,中風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國人的性命,即使存活下來通常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,導致種種生活的不便。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什麽是中風,如何分辨是否中風,以及中風的成因。最重要的是,我們可以知道中風後應該怎麽辦,以及如何透過復建訓練和職能治療讓個案盡可能恢復正常的生活!

什麽是中風?

中風是指腦中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,造成供氧不足或形成壓迫,使得中樞神經以及周邊神經功能異常的狀態。常見的症狀包含臉部表情的不對稱、認知異常、感覺異常、半邊癱瘓以及癱瘓側的張力異常等,但這會因個案的差異而有程度上的不同。中風不但會影響個案的動作與認知能力,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失去生命!

中風也能分爲兩種,分別是:

  1. 缺血性中風:這是最常見的中風類型,約佔80%的案例。缺血性中風的形成原因是血栓或是栓塞導致腦部的血管「阻塞」,造成該血管所支配的腦區供氧不足。 
  2. 出血性中風:這種中風類型的發生比例較少,形成原因是大腦內的血管「破裂」導致顱內壓增高、腦組織受損以及部分腦區供氧受限的狀況。一般而言危險性以及死亡率較高,但是經過復健和訓練後的恢復狀況通常較佳。

中風的症狀是什麽?提早知道能救人一命!

那在一般情況下,我們是否有辦法快速分辨個案是否中風呢?美國心臟協會(AHA)與美國中風協會(ASA)提供了一個觀察方法,那就是FAST:

Face:請個案微笑,觀察面部表情是否對稱。 

Arm:請個案雙手向前平舉,觀察是否有一側無力垂下。

Speech:請個案重複一句話,觀察是否口齒不清或有理解困難。 

Time:若出現以上任一徵象,應在第一時間送醫!

爲什麽及早知道是否中風那麽重要呢?這是因爲中風後醫療介入的時間點會大幅影響個案日後恢復的狀況。如果個案經醫師診斷後為缺血性腦中風,且無特別禁忌,一般而言會在三小時內進行血栓溶解治療。如果個案中風超過三小時才送醫,不但會造成腦部損傷成,也會影響日後的表現。因此,如何快速分辨是否出現中風的徵象,並在最短的時間内到院治療,盡可能將腦部的傷害降至最低,才有助於提升以後的恢復表現。

預防勝於治療!中風的成因

當然,沒有人想中風,所以我們需要防患於未然,知道什麽是導致中風的原因。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吸菸、肥胖、缺乏身體活動以及飲食習慣不良等,皆是中風的危險因子。其中「血壓」更是造成中風的關鍵因素。根據研究,收縮壓/舒張壓小於120/80 mmHg的個案比起高血壓的患者,中風機率低了近50%。因此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,以及適當的運動習慣是預防中風的重要環節。

中風的動作階段分類

由於人體的神經連結複雜,不同的血管的破裂或阻塞都會使得中風個案有著大相徑庭的症狀。因此,如何分類中風個案的身體狀況,讓治療師們與個案一同規劃復建治療的目標也是一門很大的學門。那麽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治療師在臨床工作中常用的評估分類法吧!

  • Stage 1:癱軟(Flaccidity )

個案肌肉無力,無自主動作。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透過被動關節活動、擺位等,誘發肌肉張力並避免關節脫位。

  •  Stage 2:出現痙攣(Spasticity Appears )

個案開始有些微肢體動作,但大多時間仍無法自主操控。這個階段的目標同樣是透過被動關節活動維持關節活動度,同時需注意各肌群間的發展需盡量均衡,避免協同動作過度嚴重。

  •  Stage 3:張力增強(Increased Spasticity )

個案的肌肉張力達到最強,這可能與上一階段的肌肉發展失衡有關。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打破協同動作造成的惡性循環,可透過伸展放鬆過度主導的肌群,並以動作控制訓練較弱的肌群。

  •  Stage 4:張力減少(Decreased Spasticity) 

個案的協同動作開始打破,開始能夠控制分節動作。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控制單一關節的活動,可在訓練中加入日常生活常用到的動作,如將桌上的物品推遠離身體、將塑膠碗盤放到高處的櫥櫃中,可增加動作的功能性!

  •  Stage 5:多關節動作開始恢復(Complex Movement Returns )

個案開始能夠控制較多關節的動作。這個階段的訓練將更能夠在居家環境執行,動作也將更具功能性。訓練可包括拿取桌上的吸管,放入水杯中喝水,抑或拿鑰匙開、關鎖等。 

  • Stage 6:張力消失(Spasticity Disappears) & 動作功能恢復(Normal Function Returns) 

個案在這個階段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!大多時候動作已與未經歷中風時無異。不正常肌肉張力大多已消失,上、下肢可進行多關節的動作。這個階段的目標可以是加強一些運動上的挑戰,除了肌力與體能,還可加強平衡、爆發力、敏捷性等訓練。此外,建立規律作息,搭配規律運動、健康飲食等,避免再次中風也是這個階段重要的課題!

中風不是死局!復建訓練

如果個案不幸中風,我們該做的是根據以上的評估,積極安排復建計劃,陪伴他們一起進步,讓他們得以逐漸自如地面對生活。中風後的復健和恢復可大致分為兩大階段。

  • 第一階段:中風後的3到6個月內個案恢復的潛能較高,通常以復健治療為主軸。此時期除了教導個案日常生活的自理技巧,也會依個案恢復的進程給予不同的治療處方,盡可能讓個案的動作及認知功能朝向正常化的方向進步。
  • 第二階段:6個月後就是所謂的慢性期。此時個案的病況會趨於穩定,進步的潛能相對較小,因此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現有的基礎下提升個案的身體能力,並最大化日常生活的功能。 身體能力包含了肌力、柔軟度、心肺適能、協調性以及平衡能力等,這些都是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訓練取得進步的。

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(ACSM),運動訓練能夠改善中風個案的日常生活功能。其中,肌力訓練、有氧訓練以及平衡訓練等,對於中風族群而言,是尤其重要的訓練要素。雖然慢性期以後的進步幅度變小,但這不表示個案日後僅能以這樣的狀態面對生活,而是可以透過訓練讓身體能力「持續」提升,進而擁有較佳的生活品質。

那麽我們如何為中風個案安排訓練呢?ACSM對此給予的運動强度建議為:

肌力訓練:

  • 頻率:每周最少兩次
  • 強度:50到70% 1RM (能完成一次動作的最大重量)
  • 時間:每組8到15下,進行1到3組
  • 類型:視個案狀況而定,自由重量或是器械式訓練皆可

有氧訓練:

  • 頻率:每周3到5次
  • 強度:中等強度
  • 時間:20到60分鐘
  • 類型:視個案狀況不同而定

恢復日常生活的努力!職能治療

除了復建訓練對於身體能力的改善與提升,職能治療的介入也是非常重要的。那麽,什麽是職能?職能包含日常活動、工作、休息、休閑活動、社會參與等。簡單來説,職能就是所有有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情!雖然這些對一般人來説,這些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,但這對於無法自如控制身體、肌肉張力不均的個案來説,他們的日常生活處處充滿挑戰。

職能治療的介入可以分成兩種思維:

  • 以職能為方法:就是以職能生活作爲治療媒介。以右撇子但右側偏癱的中風個案的手部功能訓練爲例,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刷牙、吃飯、穿衣等都會變得十分困難。職能為方法的介入就是在個案吃飯時使用輔具、調整環境等方法,提供適當適當的挑戰,讓個案在進行職能活動時同時訓練到手部功能。
  • 以職能為目的:就是以完成職能活動為治療目標,而這通常會用在治療的中後期,因爲個案可能一開始連手都舉不起來,更不用説拿著筷子、湯匙在桌上吃飯。職能為目的的介入會搭配與職能活動相對應的動作訓練,讓個案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對未來生活的想象。

因此,個案若不幸中風,我們不應該消極面對,而是積極地配合復建和職能治療,如此個案才能逐漸好起來,讓他們更有信心和正向地面對未來生活!

延申閲讀:

中風後可以訓練嗎?談中風症狀成因及訓練介紹

中風後該怎麼回復健康?中風後康復訓練計畫

參考資料:

「腦血管疾病」,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。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List.aspx?nodeid=213